十六大力

十六大力
The sixteen great powers obtainable by a bodhisattva, i.e. of will, mind, action, shame (to do evil), energy, firmness, wisdom, virtue, reasoning, personal appearance, physical powers, wealth, spirit, magic, spreading the truth, subduing demons.
* * *
﹝出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﹞ 佛赴阿耨達龍王請, 為說無欲法, 令諸菩薩修於清淨之行, 當得此十六大力, 調攝身心而化眾生也。 (梵語阿耨達, 華言無熱惱。 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一、 志力〕, 謂菩薩心志, 善能總持諸佛一切所說之法, 化導眾生, 是名志力。 〔二、 意力〕, 謂菩薩心意, 同佛所行, 於諸眾生, 未得度者, 悉願度脫, 是名意力。 〔三、 行力〕, 行即進趣之義。 謂菩薩能以精進之行, 通達一切所說甚深法義, 是名行力。 〔四、 慚力〕, 謂菩薩以能慚愧, 故遠離一切罪行, 興起種種善法, 是名慚力。 〔五、 強力〕, 謂菩薩於一切障難之中, 而能堅忍不為非行, 是名強力。 〔六、 持力〕, 謂菩薩於所受持之法, 悉能宣演開導, 而無遺忘, 是名持力。 〔七、 慧力〕, 謂菩薩有大智慧, 照了諸法皆空, 雖億千魔兵而不能惱, 是名慧力。 〔八、 德力〕, 謂菩薩修無欲行, 具諸功德, 離諸染著, 是名德力。 〔九、 辯力〕, 謂菩薩有大辯才, 於百千劫, 隨解諸法, 所說無礙, 是名辯力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十、 色力〕, 謂菩薩色相端正, 若帝釋、 梵王及四天王詣菩薩所, 一見之頃, 黯然無色, 是名色力。 (梵語釋提桓因, 華言能天主, 言帝釋者, 華梵雙舉也。 梵王, 即大梵天王也。 四天王者, 東方持國天王、 南方增長天王、 西方廣目天王、 北方多聞天王也。 ) 〔十一、 身力〕, 謂菩薩之身, 堅固清淨, 猶如金剛, 火不能燒, 刀不能斷, 於外道中最勝獨尊, 是為身力。 〔十二、 財力〕, 謂菩薩於眾珍寶, 隨所念願, 應時即至, 是名財力。 〔十三、 心力〕, 謂菩薩知諸眾生性欲, 能一其心而順化之, 是名心力。 〔十四、 神足力〕, 謂菩薩化導眾生, 能以神通具足之力, 即現神變, 而度脫之, 是名神足力。 〔十五、 弘法力〕, 謂菩薩於諸佛法, 能廣為一切眾生宣說, 使其聞之, 而不斷絕, 信受奉行, 等除眾苦, 是名弘法力。 〔十六、 降魔力〕, 謂菩薩修習禪定, 承順佛旨, 能伏眾魔, 是名降魔力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